陸媒新視界-臉書與中國特色的網路自由
最近《時代》雜誌選出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創辦人為今年的風雲人物,反映出社交網絡在當今社會已成為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工具,但在人口13億的中國,要如何跟臉書鼓吹的透明社會接軌,成為臉書及中國政府的難題。
《時代》選出臉書創辦人為今年風雲人物,評價不一。但從作為近代互聯網的角度去看,臉書自2006年開始在廣大用戶間流行起來至今4年光景,便成為交朋結友及商務推廣的免費平台,這個獎對他而言實至名歸。
不過,臉書若要在中國大展拳腳,則要面對外資互聯網企業入華水土不服的風土病。自互聯網熱潮興起,多家外資媒體急欲拓展中國市場,砸下不少人力物力,但不論是即時通訊軟體還是巨企如美資谷歌,都栽在中國的本土對手上。
中國市場准入門檻高
在臉書未能在中國合法落地的今天,其一眾模仿的同業早已登陸中國年輕用戶的桌面,開心網、人人網、騰訊的QQ空間,早已打著中國地道社交網的名堂進入市場,即使臉書現在獲准入華,也早失去先行者的優勢,要吸引用戶多開一個社交網帳號,也有一定的難度。
事實上,後來者要在中國市場居上實在是難上加難。這次臉書被指跟百度、新浪等中國互聯網企業接觸,對其日後在華業務相信是正面的。從商業角度看,百度、新浪擁有最強勁的用戶流量,若能跟臉書的核心社交網引擎整合,將會是更厲害的線上搜尋廣告的商機。
中國政府嚴禁臉書落地,據傳是害怕臉書的網路傳播功能太過強大,導致政府難於管控,在視媒體為管制工具的中國而言,實在是無可厚非。但事實上儘管中國政府如何規管,也無法再像以往般箝制言論,就以最近諾貝爾和平獎爭議一事來說,不少網民私下到外國網站關注,可說越禁反彈越大。
對臉書而言,最重要的其實是適應具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市場文化,即要接受網路也是被當權者規管的一部分的思想。在這方面,筆者相信臉書比其他美國互聯網企業如谷歌等來得更有彈性。
臉書應確保個資隱私
雖然臉書容許所有人開設帳號,但原來臉書鼓吹開放言論的同時,也會因為個別用戶的投訴而強行關閉一些用戶開設的群組,例如在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的臉書帳號,便曾因用戶人數過多而被強行關閉。被關者卻難有申訴管道。每次都要在事後才能重開,或乾脆重新註冊一個新的群組免麻煩,這樣的管理跟具中國特色的網路言論自由,其實頗相似。
臉書現時被禁足於中國,當然是政治問題作崇,但其實以他們監控群組手起刀落的作法,對中國政府而言應當安心才是。
雖然臉書能讓人們的距離更近,但這間擁有5億用戶的網站,卻從來沒有跟用戶告白如何處理他們的個人資料。我們放在臉書上的東西若丟掉不管會有何後果相信沒人知道。這對一般用戶而言,就像把自已的房間打開給公眾參觀一樣,毫無保障。
臉書若成功入華並取得成功,最該加強的是保障用戶隱私及個人資料。(作者為香港媒體人)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