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窗】網路使我們失去了什麼?
【2010.12.08/NEWSWEEK/NccWatch王靜茹摘譯,向奕蓓校對】
如今已很難想像,生活中沒有這些在過去十年內創造出來的科技會是甚麼樣子,但在這個到處都能上網的世界裡,我們對於某些傳統、價值觀與平實的生活方式已不再堅持。以下就是我們不斷使用手機及網路而造成損害的例子。
朝九晚五的上班作息
我們不知道在智慧型手機出現之前,有多少老闆尊重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但至少可以很肯定的說,在網路可以做到發送深夜訊息、凌晨公文、週末時還可能接到要求查看信箱的請求後,尊重朝九晚五上班制度的老闆就越來越少了。離開辦公室就不用工作?在現在網路時代中是不可能的。
租片店
25年前的秋天,百視達開了第一家店,並在美國擁有超過三千個據點,如今它卻只能跟隨著其他競爭者殞落,百視達於今年九月宣布破產。若提到破壞影片租借市場穩定的兇手,郵購DVD租借公司Netflix肯定難辭其咎,另外在網路上大量合法與非法電影亦是元兇。甚至連Netflix執行長都承認,網路上「串流」的影片是他們公司優先的主要業務。
專注力
曾經想要好好打一篇文章卻同時打開了Facebook瀏覽嗎?有種漸漸盛行的說法指責網路使得現今的青少年難以專心,像是想要確認社群網站上的最新動態,而不能專心閱讀。許多文學藝術家如Jonathan Franzen也就網路影響創造力的情形提出質疑,宣稱自己在思索小說內容時會禁止自己的筆電連上網路以免分心。儘管網路容易令人分心,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為「動動手指就可以獲得全世界資訊」的這種網路特質是件壞事。
禮節
在所有網路創業者構想的創新中,匿名網路化身的產生是公民論述倡議者最想收回的部分。如今網路部落客們會在其部落格張貼醜陋的名流照並引以為樂,而底下更充斥著各種糟糕的言詞,這些留言者已遺棄Matthew Moore在The Telegraph網站提到「與禮貌分歧的藝術」。是的孩子,它曾是一回事。
CD
一開始是MP3改變了一切,壓縮音樂檔案的技術使得流行音樂可以很容易就儲存在網路使用者的硬碟裡,然後再透過如Napster或是其他線上檔案交換服務網站,就可以輕易的把這些MP3檔案拿來做各式各樣的交流,儘管這些行為是違法的。
最近的新改變則是蘋果電腦的iPod帶來的,其快速的發展甚至形成一群蘋果信徒,同時也使得CD們成為舊貨大拍賣中老檯燈以及唱片旁的夥伴,至於八軌錄音帶則是一路好走。
電話簿
還記得以前如果想要找到披薩店的電話,就必須要翻找電話簿暈黃的紙張並翻到P字母的時候嗎?如果你成長於用Google以及Yelp或是其他各種城市導覽網站的時代,那麼答案想必就是no了。這些日子以來,搜尋引擎幫助我們在茫茫網路資訊海裡篩選出我們想要的資料,提供幾乎所有在那些大本電話簿裡可能有的資訊。但如果你只是想懷舊,也可以去AT&T的Yellow Pages網站搜尋。
書信往返
現今分隔兩地的情侶們擁有豐富管道可以與彼此保持聯絡,但手寫書信卻不會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另外,因為第三任美國總統流失珍貴紀錄的事件,世界各國的領導者們選擇將遺產收錄至Thomas Jefferson個人信件引用網站裡。如今,網路主機中存著大部分的公文,甚至還包括分手聲明。之前報載有一部落客,與情人分手的方式竟只是在Facebook狀態中更新訊息。呃、好吧,這也是可以。
假期
若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還是可以連上同一個網站,那度假時仍上網,還能算是度假嗎?這實在很難定義,但我們可以很肯定的得出這個結論:在e-mail還沒發明出來的時代,我們可以輕易的拋開辦公室,去海灘度一個沒有負擔的假期,而手中閱讀的會是一本小說,而不是你的黑莓機。
隱私
當NEWSWEEK的Jessica Bennett要求線上隱私保護公司幫她找出所有有關她的資料時,這個公司只花了三十分鐘便找出她的社會安全號碼。民眾現今可以接受像是Youtube或Facebook這類網站使用其實是以侵害隱私的方式在網路上公佈個人的私人行為,但是最可怕的地方在於:資訊安全公司發現,在遍布於網路中有關Bennett的資料上,大部分都是片斷而不實的。
事實真相
網路提供了社會大眾免費或是便宜的出版近用機會。除非你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散布假訊息,這才不一定是件壞事。網路上假聲明的例子比比皆是,從根本不存在的健保改革「死亡小組」到今年「美國總統其實是穆斯林」的誤傳,為因應現今政客、權威人士、遊說者以及部落客們產出如此多的謠言,今年已有許多新聞單位求助於24個事實查證機構或是大學以遏止這虛假的潮流,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PolitiFact,它獲得了普立茲獎,獎勵其在2008選舉期間的努力。
拍立得相片與其他電影
可以確定的是,現今的攝影技術已邁入數位化,使得攝影師皆採用Photoshop取代傳統暗房,使用口袋大小的數位相機也可達到過去拍立得才能得到的立即性滿足。但若缺少了讓我們分享各種數位相片的網路,很難想像數位影像的轉變可以如此之快。下次當你在傳送可愛貓咪與有趣嬰兒的照片拼貼時,你可以感謝一下網路帶來的方便。
參考書籍
曾經賦予國家圖書館優雅形象的厚重書本們已成為過時的象徵,如今大量的資訊都可以被電子化。當然,這也成為印刷媒體必須在此網路世代找出定位的新挑戰,以百科全書的例子來說,已落後於較不可靠卻較即時的競爭對手─維基百科。如今我們有了方便的網路搜尋以及Google,誰還需要隨身帶著字典、辭典、或是地圖呢?
畢業紀念冊
網路也許尚未使得畢業紀念冊消失,但它的確對畢業紀念冊的存在造成許多挑戰,高中畢業紀念冊購買率也逐漸下降。現今的高中生已經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他們朋友的分類、完整的照片、以及個人資料(感謝Facebook)。許多學校也選擇將書面紀念冊改成數位拷貝的模式、燒錄成光碟發送、或是上傳至網路上,使得許多像是MyYearbook.com的具體服務網站為此需求而出現。
窺視秀
網路擁有無可比擬的大容量,容納各種不同的媒體,在全球產出許多奇蹟般的珍貴照片與影片。但在攝影師上傳紀錄片的同時,同時也有許多淫穢製片者在為他們的作品打廣告。色情圖片,曾經是要確認年齡以及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如今透過網路,使用者只要隨意宣稱滿18歲便可以輕易的接觸到。有些人認為網路色情是災害,但同時它也逐漸使得窺視秀以及色情小電影院走入歷史。
留言列表

